蔓菁泰顺毛竹雪绒花原创文学
泰顺毛竹 文/蔓菁 温州到泰顺县的高速公路两边,一大片一大片漂亮植物在车窗外晃动,开车的兄弟说,这是毛竹,也叫凤尾竹。我惊诧自己“见多识广”的水分,为什么眼前的竹子竟然不是印象中的模样?!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毛竹时不时掠过,那漂亮的身姿让我发呆,好多回竟然没有听清开车兄弟讲话的内容,痴迷到了不礼貌的地步!在泰顺县司前镇,女儿婚礼圆满完成之后,总算得空,可以驱车看竹子。 一条二车道山路,右边是高耸入云的大山,左边是河谷,河谷左岸依然是大山,是我现实生活中从来没有见过的大山,山上密集翠绿的毛竹震撼地冲击着我的视觉。首先是他们直的无可挑剔,其次是齐,不论多大一片,都是差不多一般高。再次是,单棵的就美成婀娜多姿的少女,站在一起就像模特走秀候场。其他茂密的不知名的高大植物郁郁葱葱地为毛竹做着深绿浓厚的背景,衬托着毛竹海愈发的挺拔俊秀!车停下来,路边就是一大片竹林,我下车,虔诚地远观片刻之后,走近竹林,走进竹林,走向竹林深处…… 我深情地抚摸了一棵竹子,它的高大,让我不得不抬头仰望,整齐结实的竹节,让我佩服它生长过程中的自律,没有半点倾斜和旁枝,它们密集地连成片,棵棵耸立,直通云霄,我想象着,任凭是多么大的台风,都不能把团结的它们击垮吧! 下午,亲家大哥又带我和弟弟妹夫去白鹤山庄景区,走了空中索道桥,这是横跨长米,高48米的中国第一悬空铁索桥,晃晃悠悠中,尽管没有恐高症的我还是觉得有点头晕目眩,桥下宽阔的河谷中间只剩一条小河,哗哗一路流向下游。河谷两岸依然是大山,山上依然是成片的毛竹海。大哥讲了放排的历史,听的我惊心动魄。曾经的桥下河谷是飞云湖的一部分,每每到了雨季,河水就涨了起来。大山里,山民们几乎没有可以耕作的土地,唯有卖掉毛竹换取微薄的收入得以度日活命。河水涨到一定程度,山民们便伐了毛竹,扎成几十米甚至几百米长的排伐,撑着篙,顺着汹涌澎湃的河水一路顺流而下奔向瑞安奔向温州,把竹子卖掉,这是曾经落后年代唯一的交通方式,也是玩命的生计,要技术更需胆量。 走下铁索桥,返程时我们从河谷走回来,脚踏着宽阔谷底的细沙和卵石路,来到小河边,河上一座简易竹桥,慨叹竹乡人民的智慧,也感叹竹子的用途,简单的竹子片编成笼子,里面装上大的卵石,便是结实的桥墩,桥身依然是竹编,不惧雨水的冲刷也不畏太阳的暴晒,走在结实的竹桥上,北方人有种新奇的感觉。回来一路上看见拖拉机拉竹子,以为无人驾驶呢,不料是又粗又长的竹子装的太多,竟然严严实实地把司机给埋起来了,好危险呢!大哥说,这个好多了,他曾经驾驶过手扶拖拉机拉竹子,比方向盘的还要危险!每人三分田,吃不饱饭,年轻时不懂得也顾不上啥是危险,能填饱肚子就是唯一目的。 秀丽的风景不住地映入眼帘,让人很快就忘记了过去的落后,如今,在这山青水秀的竹乡里,交通发达,遍地是景区,旅游业如火如荼,全国各地的游客到此旅游,流连忘返。浑身是宝的毛竹不仅是可供观赏的风景,它已经被开发成大产业,一个小小的村落,就有几家资产过亿的竹木企业,大哥带我们参观了好几个厂房的流水线和产品展厅,他们精美的多达几百种的竹制产品走向全国甚至远销世界各地!山民们因此走上了致富路,全部住上了统一规划的五层新楼,现代化气息的楼房与山上漂亮的毛竹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年轻人们也遗传了父辈吃苦耐劳、积极创业的品质,大多在温州、杭州甚至其他地方创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一大批富豪! 住了四天,出入所见之处,无竹不欢,竹楼,竹制桌椅板凳,竹碗竹筷竹杯子竹菜板,甚至竹篾编制的盛具就多达几十种。最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家家户户楼前都有一把小竹椅,弟弟说,这嘎吱作响的椅子坐上挺带劲儿,尤其是那烧弯的工艺更是让人赞叹!我说,工艺可能也只是适合毛竹的工艺吧,虽然竹椅显得有点简陋,但是那简陋里分明洋溢着幸福和惬意!这里的饮食也离不开浑身是宝的竹子,餐餐有笋,各种各样的笋,一年四季都有笋可以吃,春笋、冬笋、鞭笋、干笋、毛笋、哺鸡笋、雷笋等等太多了,海鲜的昂贵,牛羊猪鸡鸭的肥美,都不及笋给我味觉的享受,滑嫩,脆爽,清香,而且笋的营养价值也不胜枚举。 看竹子的梦想实现了,又诞生了新的梦想,新挖出来的笋是什么样子呢?又是如何挖出来的呢?它们是不是我们在超市看见的样子呢?或许,笋长在泥土里一定是漂亮到极致吧,否则它们是如何长成模特一样的毛竹呢?它是如何在一夜之间长成四五十厘米的呢?下一次访竹,一定是我与笋共度良宵看它如何生长吧! 啊,美丽的毛竹,你像极了温州泰顺人民,几十年来,他们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团结互助、共同致富、自律思变、勇往直前的品质恰似你的挺拔和成片抱团!正在兴建的高铁在不久的将来定会为这漂亮、用途广泛的毛竹打开更大的门路,创造出更好的前景! 夜深了,在蛙鸣声里,在关牧村《月光下的凤尾竹》里,我梦到了自己在竹海里,与漂亮的凤尾竹一起翩翩起舞……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cd/11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红豆寄情,语三千阅尽世薇
- 下一篇文章: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大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