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光的脚步走到太阳黄经°,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立,是“开始”之意,揭开了一年春天的序幕;春,代表着温暖、生长。从此刻起春回大地,风和日暖,生机勃发;万物闭藏的冬季已经过去,一个新的轮回即将开始。

古人重视立春,在古时有迎春之仪,比如迎句(gou)芒神、祭太岁、立春祭等仪式,同时作为农耕文明时代的遗风,还有很多古老的习俗。如鞭春牛、咬春、踏春等。总之,春天从大自然到人间,既有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繁花胜景,又有耕牛遍地走的繁忙与希望。

一年之计在于春,不仅仅是说凡事早做打算,开头要抓紧。我认为还有更直接的意思,春天万物复苏,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这种强大的生命力被称为阳气,我们要早早抓住养阳的关键之际,才有夏长、秋收与冬藏。在咋暖还寒的时节,要如何正确养阳气呢?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给出了我们很好的建议: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简单的理解一下,是说春季的三个月是发陈出新的时令。天地之间富含生机,万物开始生发。人们应该晚睡早起,放宽步子,在庭院中信步缓行,散开头发,穿宽松的衣服,使身体舒适,使情志愉悦。生养而不杀害,给予而不掠夺,奖赏而不惩罚,以顺应春季的生发之气。若是违反,会损伤肝脏,夏季易患寒症,适应生长的力量不足。

这段话犹如一个好医生给生活开了一个处方:

,晚上11点前要入睡,因为夜里11点-1点是胆经当令,一阳生,是人体需要呵护的阳气,早上5点-7点是大肠经当令,需要早起排毒。

,春季最好的锻炼方式是散步,锻练应以小运动量为宜,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佳。若运动量过大,大汗淋漓,津液消耗过多,则会损伤阳气;同时出汗过多,毛孔打开,易受风寒,诱发感冒。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外出散步,接触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陶冶情志、愉悦精神。

这里给出了对待春气的总原则: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生发、给予、奖赏,是对春气的护佑,是对待生命的善意,而养生之道,就要遵循生命生发之机的道。

立春阳气生发,养肝能护阳。中医认为,肝属木,“喜调达而恶抑郁”是说肝像树一样喜欢不受约束地生长,不喜欢受压抑。春天到了,草木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排浊气、畅气血。肝气引导气血从里向外调动,所以养肝重在疏泄,不要总是生气、发怒,这会导致肝脏气血瘀滞不畅而成疾。因此在立春时节,要力戒暴怒,要尽力做到心平气和、让肝气正常生发、顺调。

如果你生气了怎么办呢?找到这个肝经的消气穴:太冲穴(插穴位图片),左右各揉按50次,可很好地帮你缓解情绪。

肝主春,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肝属木,多吃绿色蔬菜和甜辣的蔬菜(大葱香菜韭菜等)可提升阳气生发。

春季百芽生,可多吃芽菜,推荐一道春季的美食:香椿炒鸡蛋,美味又健康。

《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始。”春季的气候特点是以风气为主令。在早春,主要是风寒邪气致病,而到了晚春,是以风温邪气致病。“风从颈后入,寒从脚底生”,对于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可用拔罐法治疗。对大椎、风府、曲池(插图)三穴拔罐,留罐10分钟,每天1次,3次为1疗程。此法特别适用于风热头痛,简单易行,效果显著。

从立春开始,愿你有个好身体。升阳气,法四时,调阴阳,合数术,遵循万物终始与循环往复的运行方式,符合自然的养生之道,也符合了生命盛衰的存亡之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cd/15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