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蕨(Bolbitis.SP)是众多水族意义上的“蕨类”中知名度 ,最受广大草友欢迎的品种。该种在常见的水族意义上的蕨类中是水下适应性表现 的一种。

国外一些资料显示,“黑木蕨”这一名称实际上是一类原产于非洲地区的近似品种实蕨类的统称,在国际上通常被统称为Bolbitis.SP。在诸多的近似品种中,叶片高大(水下叶 可接近50cm),根茎更粗,叶片边缘更显锯齿状的一类大型品种SP与叶片较小(20cm左右),根茎较细,叶片边缘比较平滑的一类小型品种SP,往往被分别冠以“黑木蕨”与“凤尾蕨”这一组草友间争论很多的概念。这些东西在不同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对于一般爱好者要做生物学上的区分很困难。国外资料都是用Bolbitisheudelotii这个拉丁文学名表示这一类蕨,一些具有显著特别特征的蕨类会被冠以Bolbitisheudelotii+spxxx的形式(比如细叶的几内亚I型sp)。这种清晰性就是拉丁文林奈分类法的好处。而中文“黑木蕨”或者“凤尾蕨”就有模糊性。虽然不知道“凤尾蕨”和“黑木蕨”这些名字是如何翻译的(尤其是“凤尾蕨”这个很有混淆性的名字)。

我觉得我们看到的这些蕨类事实上可能是很多种国外进口的类似蕨类的统称,里面包含了很多生物学意义上的近似种。基于上述讨论,LZ拙见以为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可能也包括了2种或2种以上近似品种的实蕨类植物。

鉴于“黑木蕨”这个概念本身具有的不确定性,加之不同环境可能对同种植物形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及我们所说的“黑木蕨”和“凤尾蕨”在饲养条件上几乎没什么区别这一根本原因。在之后的讨论中,对于此类相似的植物一律冠以“黑木蕨”这个笼统的名字,在此说明。

此外国外的一些资料显示,除了我们平时常见的两个这大类以外,同样存在一些表现较为特殊的黑木蕨SP品种,例如叶片较为纤细的几内亚I型(细叶黑木蕨),叶片锯齿状更明显的马达加斯加I型等。德国丹尼尔公司以人工诱变的方式培育出了叶片更加对称,单片叶体型更大的人工改良黑木蕨品种。然而由于此类品种至今价格高昂(细叶黑木蕨90美元一片叶),在国内流通很少。因而lz也未能得到,甚是遗憾。

(国外草友养殖的几内亚II型黑木蕨sp)

(德国草友养殖的大叶型黑木蕨sp)

(日本草友养殖的细叶黑木蕨,lz一直没能得到这个品种)

该种原产于西非的热带雨林中,早期引入野生株时价格高的惊人,而且成活率也很低,现在经过多年的人工繁殖,已经好养了很多,价格也已经很亲民了。(记得大概20年前,在本地的花鸟市场看到过本地大商家进黑木的野生株,根茎壮的吓人,当时听说一段大约30公分的沉木黑木蕨开价就将近,也是从此之后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选购篇

国内选购黑木蕨时基本不用担心买到水上叶,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植物在市场上基本不通过水上叶的方式快速培养。在日本和我国的台湾地区,一些商家甚至会专门将黑木蕨转为水上叶作为一种特殊的亮点商品高价出售。同时,黑木蕨的水上叶和水下叶在外形上区别很大,通过简单的观察就很容易区分:

黑木蕨水上叶不透明,呈浅绿色或*绿色。叶片偏厚,蜡质感强,辐生的叶片外观较为对称,叶片更加宽大,如图所示:

(上述图片中的水上植株为国外草友养殖,lz由于缺乏条件和设备未能成功培育出成规模的黑木蕨水上植株,叶片出水后便干枯了)

黑木蕨水下叶呈半透明浅绿色至深绿色,叶片较薄,少有蜡质感,相较于水上叶体型相对较小一点点。

因而新草友在选购此类植物时,基本只要选择看起来碧绿没有烂叶烂根的植株即可。国外资料显示,水上的黑木蕨在雨林植物中同样属于较为简单易养殖的品种。对于雨林,水陆缸爱好者来说,黑木蕨的水上形态可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能营造出雨林中原生静谧的感觉。但根据lz个人的实验经验和一些资料显示,与一些阳性有茎植物的一些水榕属植物不同,在不额外配备喷淋,保湿设备的情况下挺水栽培黑木蕨难度较大,即使将其根茎沉于水中,黑木蕨挺水产生的叶片很容易脱水干枯。因此其水上植株适宜在专门的雨林缸环境中种植。有资料显示,培植黑木蕨的水上叶片时可能需要适量补充钾元素。

日常养护篇

黑木蕨的日常管理养护较为简单,基本上只需注意以下几点即可:

1、和大多数蕨类一样,黑木蕨适合绑在石头或者沉木上养殖,不宜种在泥里,否则容易引起根部腐烂。

2、黑木蕨对水体硬度变化比较敏感,适应弱酸性软水环境。在水体过硬过碱时很容易发黑,叶片出现白色粉末状脱钙反应,腐叶等不良反应并且停滞生长。在饲养黑木蕨时应该注重保持较软的水质。有资料显示,在其他水体条件接近时,水体越软,黑木蕨的水下叶片将越容易呈现出透明浅绿的特征。

(由于水体过硬,黑木蕨出现脱钙现象)

3、黑木蕨对光照的适应性比较比较广泛,从较弱光到偏强光均可适应。但也不宜将黑木蕨种植于离强光源过近的位置,否则易引起叶片灼伤和藻类滋生。通常以阴性草缸的光照条件来说,该类植物适合栽种于阴性草缸中下层相对明亮之处。

4、黑木蕨的水下叶片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在水质发生变化后叶片表面很容易变黑。LZ有时候整理缸里景观时,把黑木蕨拿出水面放在潮湿的塑料袋里不过十几分钟,再放回原缸水里叶片都会出现变黑的现象。新草友从商家或者别的草友缸里新收到黑木蕨入缸,或者彻底性翻缸后把黑木蕨放入新缸环境中时,这种植物的叶片都会大面积发黑。这一现象的发生推测与实蕨类水下叶细胞壁较薄,叶片表层非常缺乏蜡质层保护,外界条件变化容易引起其叶片上已有的植物细胞容易凋亡有关。

有草友建议此时把蕨类的老叶片剪光,只留根部等其发出新叶即可,lz个人不太同意这种意见。lz曾经有意在本地花鸟市场上低价收过JS长期放在三无缸结果失算卖不出去,叶片大面积腐化,基本只剩根的黑木蕨进行试验。将此类植物放在条件适合的缸内后差不多过了2个月才有很小的新叶发出,7-8个月后植物才基本恢复正常。而同期放入缸中进行对照的正常黑木蕨已经爆炸式生长,形成了很大的群生体。所以lz建议新草友们不要贸然一次性剪掉所有蕨类的叶片(包括铁皇冠和下面列的其他蕨类),因此当草友遇到黑木蕨水下叶收来时状态不错,种植几天后出现叶片大面积发黑的问题时,应当首先排查了养殖条件,在确定环境适合蕨类生存的情况下,建议暂时保留老叶片。黑木蕨的老叶虽然会逐步大面积变黑,但这时它们似乎还能正常进行一定的光合作用一段时间以促使新叶片长出,如果一次性剪掉所有叶片只留根,则蕨类长出新叶的过程会变得很缓慢,在条件不适宜时甚至会导致植株死亡。lz建议新草友在修剪蕨类植物时应当等到有一些新叶片发出并完全正常展开以后再分3-4次逐步修剪完全老化凋亡的叶片。

5、关于黑木蕨的生长与繁殖:黑木蕨在水下主要通过根茎繁殖。有草友问黑木的叶片能否像铁皇冠类一样在水中萌发孢子繁殖出新植株。个人目前看到的资料里有成功的先例。从LZ个人的经验来看,从已经绑好定值多年的黑木蕨大丛里时而会飘出具有1-3片叶,根系很不发达的小型黑木蕨植株。但黑木蕨叶片繁殖的几率很低,远远低于铁皇冠,青木蕨这类蕨类,可能数十片老叶片才能繁殖出一小颗。而且促使叶片繁殖的条件尚且不明了。

黑木蕨属于常见蕨类中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的品种,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定植2-3周的植株就会逐步长出新叶,单株每周可以产生3-4片新叶,之后能在数个月内形成规模较大的丛生体。

作者:布朗尼海克力斯

这里还有惊喜哦

水陆造景之《万里长城》

纵情山水,七彩人生!全自动换水缸!

两人制作2.2米水陆缸

从菜鸟到大神之路,从这17条开始!

黑毛藻杀手!丑,但很能干!

化腐朽为神奇的造景小技巧

来自捷克造景师的2米草缸在中国什么水平?

密集森林景骨架制作教程

啤酒+面粉+酸奶+白糖=莫丝涂鸦神秘配方

点击原文了解详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ls/7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