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米粳米熬粥济天下,健脾止泻性甘平
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稻(摄于湖南长沙) 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去壳的种仁。始载于《名医别录》,“粳者,谷稻之总称,米,乃稻谷之种子,入药乃稻谷之种仁”,故名“粳(jīng)米”。秋季颖果成熟时采收,脱下果实,晒干、去壳备用。 前人经验 1 魏晋·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粳米,味甘、苦,平,无*。主益气,止烦,止泄。稻米,味苦。主温中,令人多热,大便坚。舂(chōng)杵头细糠,主治卒噎(cùyē)。” 2 清·徐大椿·《药性切用》记载:“(粳米)北粳凉,南粳温;赤粳热,白粳凉;新粳热,陈粳平;早粳温,晚粳凉。味皆微甘,天地中和之气,得日月平正之精,入胃而补脾益肺,长气养血,添精助神,为养生日用之资,万世不易之粮也,贵贱共珍之。稠米饮:益胃养神,无火干渴最宜之。清米泔:清热止渴,利便除烦。谷壳:醋拌蒸,敷寒痹。稻柴:煮汁,消化牛乳。(秈[xiān]米)性味甘温,温中和脾。久食,助热损肌,惟当地人宜。” 稻(摄于湖南长沙) NO.2.1功效主治 粳米,甘,平,归脾、胃、肺经。主要功效有:补气健脾,除烦止渴,养阴止泻。 1 补气健脾:本品甘平,归脾胃经,可补气健脾,适于脾胃气虚之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等病证。 2 除烦止渴:本品甘平,归肺胃经,既可补气健脾,又可除烦止渴,适于气阴两虚之心烦、口渴等病证。 3 养阴止泻:本品既能固护胃气,又能养阴止泻,宜于泻痢伤阴之证。 用法:9~30g,煎汤服,或水研取汁。 稻(摄于湖南长沙) 现 代 研 究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粳米属于稻米一种,稻米总的分糯米和黏米,黏米分粳米和籼(xiān)米。经方中的粳米为河南省所产茎秆较矮、不易倒伏的晚稻品种所碾之米,其色白,米粒短而粗圆,质地较硬,涨性小,性稍黏居多或不黏,陈久者为上品。粳米米汤主要含淀粉(diànfěn)、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有抗 作用,可促进钠、钾离子吸收,改善肠道运动功能,有较好的止泻作用。 粳米(图片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NO.3参考资料 冉先德.冉氏释名本草[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4. [梁]陶弘景撰;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 [清]徐大椿撰;伍悦点校.神农本草经百种录:附:药性切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 殷宏振,郭化磊,裴颖,*峰.论白虎汤中粳米的功效及其可替代方案探讨[J].江苏中医药,,51(07):83-85. 杨丽萍,胡瑶,苏芯,盛艳梅.粳米米汤止泻物质基础及其机制[J].成都医学院学报,,10(05):-. 音频:孙颖 图片:山人文字:山人 欢迎大家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ls/7584.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材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药膳食用方法
- 下一篇文章: 秘方来了肝炎肝硬化腹水,农村这种野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