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天工开物》的描述至今透露着瓷器匠人浓浓的匠心

这部微电影利用十几分钟把冶陶七十二道工艺完整展现,强烈推荐!

七十二道工艺详解:

世界其它主要产瓷区的手工陶瓷技艺都已式微,唯独景德镇还保留一整套技艺和工匠,让全球的陶瓷艺术家们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作灵感,继续自己的艺术之梦。

平时与朋友们交流,经常遇到一些朋友问我庭兰瓷器是不是都经过72道工艺来制作而成?这个问题我经常需要跟朋友解释72道工艺究竟是说的制作瓷器所需要用到的72道工序,而不是每件瓷器都需要72道工序才能完成,一般用到其中的几十道就可以了,除非是故宫那件瓷母,那件可能能用上全部的72道工艺。

现在!

就让这七十二道制瓷工序

带您了解这座

世界手工艺陶瓷与民间艺术之都

景德镇!

让我们向手工致敬!

向匠人致敬!

一、选矿工序(2道)

1、勘山

景德镇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以高岭村命名的高岭是世界制瓷的核心(并非景德镇独有,世界各地都有高岭)。瑶里釉果、三宝釉果、陈湾釉果都是制灰釉的必备原料。

2、烧矿

古代采矿由于表层祼露的矿头比较坚硬,用薪柴堆放在上面明火烧一阵,然后担水浇灭,石质由于热胀冷缩,矿石就会出现裂缝,用养角镐、锄头顺着石纹向里挖掘,慢慢就成了一座瓷石矿洞了。

二、制不(dǔn)(8道)

3、运石

景德镇水土宜陶,山区瓷石丰富,溪流密布,而水碓粉碎瓷石是古代最廉价的动力。瓷石矿大多在山里,运输矿石得人力担筐肩挑或独木轮车运送,一般都是就近建立水碓棚进行初步粉碎加工。

4、碎石

在水碓棚边,人工先把挑来的大块瓷石用铁锤砸成鸡蛋拳头大小的规格,以备碓石进一步粉碎。

5、筛洗

人工把小块瓷石进行淘洗,去除杂物,提高原料的纯洁度。

6、舂石

水碓棚都挖有一条引山溪的水渠,利用水的落差,冲动碓轮上下起落(跟水车原理相同),而瓷石放在碓臼里,被击打成粉末状。

7、淘洗

把舂石后碎粉淘出来浸泡到棚内的淘洗水池里,不断地用泥耙淘洗,弃去粗渣,淘成粗泥,而粗渣返回碓臼继续舂打。

8、过筛

淘洗后的粗泥过筛入沉淀池,弃去细渣。

9、制浆

瓷泥沉淀池沉淀后放掉余水,用砖头吸干水分,得到稠化浓缩的瓷泥浆。

10、制不(dǔn)

瓷浆泥阴凉几天,成泥后放在长方形模匣里,用隔泥线去掉多余的泥,提去模匣,就制成长方形的“不”(dǔn)子半成品原料。制成的不子跟砌墙用的砖块形状基本相同。

三、运料工序(2道)

11、船载

景德镇境内水系发达,主流昌江,源自安徽祁门,经浮梁穿城而过,流入鄱阳湖。景德镇境内有大小几十条溪流汇集到昌江,形成了便利的水上运输网络。古代景德镇以水运为主,泥秞瓷土“不”多以竹筏、船运出山到原料商行、作坊。

12、存行

原料的经销商把色泽纯净、品质细腻的瓷土销售给制瓷作坊。明代开始对各道工序进行分类组合,建立比较完备的行业生产体系和营销网络,如原料业的“白土行”、燃料业的“窑柴行”、成型业的圆琢两器作坊、烧窑业的“挛窑店”和“满窑店”、彩瓷业的“红店”和“洲店”、包装业的“茭草行”以及运输业的“船帮”等等。

四、烧釉工序(2道)

13、烧灰

陶瓷需要饰釉,秞先要有釉灰,景德镇俗话:无灰不成釉。把石灰石用一种青白石和凤尾草或狼尾巴草堆叠在一起烧炼,把灰用水淘细后再陈腐,就成釉灰也称二灰。

14、配釉

按瓷器的不同品种和规格需要,把釉果制成的“不”子和釉灰加水调剂,配制成不同比例的釉药(釉汁)。

五、制匣工序(2道)

15、制匣

柴窑烧造的瓷器,其坯胎都要装进匣钵里,来保证胎质的洁净和避免破损。用匣钵土泥片在木制活页桶形上敷卷匣钵柱体,将卷好的匣钵柱体接底成型。匣钵有大小器之分,大器平口尖底一器装一钵,小器平口平底可装多只坯。一些特殊型制的匣钵只能通过手工制作来符合一些特殊形状的瓷器烧制。

16、镀匣

制好的匣钵略加晒干后,再放进柴窑里去入窑烧制,方可经久耐用。匣钵小器厂三年收一次徒弟,称为“开届”,大器厂则可以年年收徒,人数不限,但学徒要交入帮费。

六、制模工序(2道)

17、修模

器物定型的模具用粗瓷土加老土,低温烧制后,再采用手工堆削(琢器)或轮制(圆器)制模成型。因为烧制后收缩比比较大(15-20%),所以通常是“一尺之坯只得七八寸之器”。

18、定型

模具成型后,进行必要的修整定型,而定型要“熟谙窑火,泥性方能计算尺寸加减以诚模范”。

七、淘泥工序(6道)

19、化不

将“不”(dǔn)子敲碎放到大水缸(桶)里,浸水化开进行化浆,从细桶中舀清水注满粗桶沉淀片刻,把粗桶上面的细润泥浆舀入两侧细桶,细桶出现水浆分层,又把清水舀入粗桶搅拌沉淀,再舀取润浆,依次反复注水取浆,直到粗桶中润浆取尽,留下粗渣。

20、淘洗

用木耙把“不”原料搅拌成浆,再用泥锅舀水,用细筛、磁石把粗渣、铁质过滤掉,确保瓷泥纯洁度。

21、稠化

泥浆注入搁泥桶,慢慢沉淀去表层水分,待一段时间后,把桶底泥浆先糊在搁桶内壁上,待泥中的水分稍干后,再放在桶譱上进一步晾干,泥浆呈现出浓稠的样子,能用手揉起。

22、陈腐

将稠化后的泥浆揉起,堆放到泥房里的大块青石板上存储,一般要陈腐1~3个月,时间越长越好,经过一段时间陈腐,促进泥料的氧化、水解及有机物腐烂产生有机酸,自然消除泥料中的气泡和应力,水分均匀,增强可塑性,提高成型质量。

23、铲泥

泥料用泥铲进行反复铲移,盘成堆,每铲一铲都要铲背用力拍打,形成“口”字形的泥片,再用力撲打由“口”字打成“田”字泥,堆铲拍打两遍后,泥料达到均匀致密化。

24、踩泥

踩泥工赤脚将泥堆用赤脚由外向内反复踩练,踩泥要求一脚跟一脚,由边缘向中心作环形挤踩,踩完一层再加第二层,如此踩练三层,泥料逐渐成堆,这样经过陈腐的泥料踩练达到了精练。业内叫“菊花蕊,莲花瓣,三道脚板两道铲”。

八、制坯工序(6道)

25、揉泥

精练的泥还要进行类似和面的揉搓,在铺白布的揉泥凳子上,双手用力将泥团揉成菊花状或羊头状,揉泥目的是排挤出泥里的气泡,使泥中的水分均布(提高烧制成功率),继而拍扒成团。

26、做坯

也称“拉坯”,揉好的泥放在轱辘车的转盘中心,陶车转时以手间距离的收放的微妙变化,即可以做成器皿造型的样式。

27、印坯

景德镇俗称“拍死人头”,它是将拉坯成型后的毛坯倒扣在印坯模具上,以手拍按,使坯体与模具吻合。元代,把泥饼、泥条放入模型内,用手挤压拍打成一定厚度的坯体。

28、利坯

经过拉坯成形的圆器器皿,稍干后,还得经过在陶车上的旋削,使器皿表面光洁和厚薄一致,是成型中的关键工序。

29、接坯

利坯工序,对造型偏大的或成型复杂的器物坯散件进行组合成体。

30、剐坯

或叫“挖足”,拉坯时圆器的坯底会留有一段多余的工艺性泥足,必须把泥足挖掉修出底足。

九、运坯工序(2道)

31、驮坯

瓷器坯胎从作坊运送到晒架塘、拉坯场、画坊或窑场,有用左右两手肩托抗坯板的人叫驮坯工。

32、挑坯

挑坯工将大小搭配、轻重均衡的坯体放在一种竹制或木制坯架内,单肩挑坯到指定的地方。

33、晒坯

做好的瓷器坯胎,一定要让它干透,防止烧制过程变形, 在有太阳的晴天搬捧出来晒,或放在坯坊的晒架塘上(晒坯塘下方有水池,保持日晒下不让坯干燥过快而造成坯胎开裂),上可日晒,下可通风,有利均衡干燥。

十、青花绘制工序(4道)

34、抳料

景德镇是个包容与创新的城市。元代开始,利用波斯的苏麻离青钴料烧制了优雅的青花瓷。画工用小钵进行泥状青花料压制,直到青花料磨成稠状待用,讲究的画师还会经过细筛,去除粗质使用。

35、试照

试照子,将不同的青花料画在泥坯样片上,置入窑内试烧,观看青花料发色,以确定调制青花料的品质好坏以及什么窑烧温度适合青花发色。

36、淡描

按起稿的定位用青花料勾线、描画,呈色淡雅轻的青花绘画装饰效果。

37、混水

也叫“分水”“分水皴”,是在青花勾线的轮廓里把勾好的青花线的图形内用鸡头笔,酌浓淡不同的青花料水进行渲染填色,有中国水墨画的“墨分五色”的风味。这种技法在康熙朝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了康熙朝青花的一个典型特征。从浓到淡分别称之为:头浓、二浓、正淡浓、正淡、影淡。

十一、雕塑工序(2道)

38、圆雕

立体的、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的三维立体雕塑。通常雕塑从一般的手工捏制,发展为捏雕、圆雕、堆雕、镂雕、浮雕等各种成型工艺,雕塑瓷成为我国传统工艺品。按制品可分素雕和彩雕两种,包括陈列美术品、日用生活器皿及玩具等。制作时必须考虑到干燥和烧成收缩,防止翘扁变形及裂纹斑疵等。

39、刻花

在坯胎上用竹刀(或铁刀)按线图刻画,刻出刻花瓷。景德镇称一边深一边浅的刻花技法为半刀泥。“半刀泥”刻花,是在继承景德镇宋代刻花装饰工艺的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图案纹饰则简练明快,手法以印花、刻花和堆塑为主。其中“半刀泥”法的刻划纹样,每根线条都具有深浅变化,虚实相间,使图案有凸起之感。刀法灵动跳脱,奔放潇洒,轻快酣畅如行云流水,可谓*斧神工。其“如冰似玉”的艺术效果,成为当时陶瓷装饰的一种主流。

十二、施釉工序(8道)

40、捺水

也称“补水”,坯胎在施釉之前要进行补水,通过用水笔蘸清水在坯胎上刷抹,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上釉做好准备工作,除去利坯时的刀痕,及晒坯时残留的粉尘,还可以发现坯胎内隐藏的气孔及混在泥坯中的硬泥团(死泥),并及时地修补。

41、荡釉

瓷器内部要施釉,是采用“荡”的方法。操作时把釉浆倒入器坯内部,然后晃荡,使上下左右均匀上釉,多余的釉浆倒出即成,这种方法适合于瓶、壶等琢器。方法用勺舀釉注于器内,把坯器稍振荡,务使釉浆满布坯体,后倾出多余釉浆,这时将坯体继续回转,使器口不留残釉。

42、吹釉

用竹筒一节,一端蒙以细纱,蘸釉浆后,于另一端用口吹釉于坯面,反复喷吹使坯表施一层厚度均匀的釉。釉层厚薄以吹的次数控制,薄则吹三四遍,厚则吹七八遍。精细制品采用此法施釉。正如《陶冶图说》所记:“截径过寸竹筒,长七寸,口蒙细纱,蘸釉以吹。吹之遍数,视坯之大小与釉之等类而定,多至十七、八遍,少则三、四遍”。吹釉多用于琢器和大型圆器。

43、蘸釉

又称“浸釉”。将坯体浸入釉中片刻后取出,利用坯的吸水性使釉浆附着于坯上。釉层厚度由坯的吸水性、釉浆浓度、浸渍时间进行控制。蘸釉时间稍长,则釉过多坯体可能破,应该快速进行,但又不能漏釉,要求掌握时间能恰到好处。适用于日用陶瓷类制品施外釉。

44、浇釉

对于大件瓷的坯胎施釉,不能用蘸和荡的方法,而要用浇的方法。手工操作是在盆或钵上架一木板,瓷坯置于木板上,用勺取釉浆泼浇器物。浇釉机操作,将坯件置于旋转的机头上,边转边浇釉,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釉浆均匀附挂在坯上。盘碟类制品也多用此法。

45、促釉

对器物底部圈足内施釉,釉匀荡数秒后,将多余釉浆倒去,清足,通常用小釉桶浇底足釉。

46、补釉

施完釉后还要检查,对坯胎没有施上釉或釉薄缺的地方,也要用相同的施釉方法进行修补。

47、取釉

施底釉后,把圈足装匣时与垫饼相接触部分的釉层除去或利去,以免器皿因施釉而熔融而与垫饼烧结在一起。

十三、烧窑工序(7道)

48、修匣

装坯前整理匣钵,去渣、平底、底下用稻壳铺垫(高温烧过,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铝)。

49、装坯

装坯时要看坯胎大小高低选择合乎规格的匣钵,特别高的瓷器需要多层匣钵套接起来烧制,装的时候要洁净平稳,不能有任何倾斜和摇晃,用手捧或用细布条将坯置入匣钵内,待烧。

50、满窑

将装有坯体的匣钵运到窑堂,柴窑烧窑时使用匣钵装坯,匣钵底以上周围涂抹釉,底下用稻壳铺垫[高温烧过,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铝},以柱状排列,柱高接近窑顶,窑内留有通道(景德镇方言:火路),按照以中心点向四周围算,越靠近中心点温度越稳定,陶瓷发色越好看。再就是按照陶瓷釉的品种,满入不同的位置。对放置最顶端的匣钵称作“架表”。

51、挑柴

烧窑的柴火主要是选用松树锯断劈成柴块,这是因为松木油脂多,火焰长,耐久烧。挑柴人由码头、途经街巷里弄将柴挑到窑场。

52、点火

烧窑开始点火前,要举行隆重的烧窑仪式,祭拜窑神童宾,由把桩师傅和德高望重的人举行点火仪式。

53、把桩

“把桩师”是柴窑烧成过程的总负责人,“把桩师”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观察火焰,判断温度。景德镇烧炼业有“三年出一个状元,十年出一个把桩师傅”的说法。

54、烧窑

烧窑工按照“把桩师”的要求,什么时候添柴、加到什么位置依次进行烧窑。

十四、开窑工序(5道)

55、开窑

待等停火歇窑的36-73小时后(窑内温度降低到80度以下),由专门开窑的陶工带好手套(窑内温度很高)把装有陶瓷的匣钵抱出窑,并且把陶瓷从匣钵里面取出。

56、看色

从窑里开出来的瓷器,由专人按品种、规格、质量好坏来分类检查和挑选。一般分为上色(优)、二色(良)、三色(一般)、脚货(差)四个等级,鉴定产品质量。

57、选瓷

对需要釉上彩绘的瓷器,就要按规定该配对的配对(如花瓶)等,该配套的配套(如茶具、餐具)等。

58、装篮

经过粗选后的瓷器,就准备放进瓷篮里挑走。

59、挛窑

瓷业俗语。指砌窑和补窑。根据镇窑(又称柴窑)维护原理,每烧一百多次,炉窑就要重新砌筑。柴窑烧过多次,难免会有损伤,窑柴后堂或烟囱会有裂痕,需要做窑师进行修补。

十五、釉上彩工序(11道)

60、擂料

釉上彩绘需要颜料,一般使用水乳研磨,大研槌研钵放在一张矮木凳上,人坐在凳上双手握着研槌研料,研磨粉末要求非常细。彩绘工匠用料之前会用小研槌再次研磨。这种工序并不复杂,无论小孩老人甚至残疾人都可以干。

61、挌色

料研细后需晒干,然后根据各种调色性按比例调合,这就是景德镇俗称的“挌色”。

62、起稿

彩画瓷器,必须按照传统工艺进行,无论是花鸟山水等图样,都讲究形神兼备。画师要先画好一张设计稿,这叫起稿。

63、拍图

用墨笔临摹设计稿在一种吸水性强的草边纸上(如宣纸),喷湿后覆盖在待画的瓷上用手掌拍打,使墨迹附着器物表面,出现构图的轮廓线,绘起画来就不会走样了。

64、搓料

作为彩绘工的准备工作,在白釉瓷上彩,先要将需要的各种颜色在料碟里加入乳香油进行充分揉搓调匀,使之有拉丝、稠状形状。也有加水、胶水调剂的。

65、画瓷

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采用不同的线条勾描装饰纹样的轮廓,以利填色或洗染。画画时要结合瓷器造型来绘画,在瓷胎上设计、描绘质需的纹样,画的山水景致有关仝、荆浩的笔韵,画的花鸟图境有*荃、徐熙的风格,真不可以笑看这些瓷画工匠们。

66、填色

以毛笔将水颜色填在纹样所需的轮廓内,在勾勒出的线描图案中,根据画面要求,填画玻璃白或相应颜色,为下道洗染做好铺垫。景德镇的彩绘分工很细,一般来说画画的人不填色,填色的人不绘画,而填色的技术比较复杂,并且细致,仅晕染法就有用油和用水的区别,所以妇女从事填色的比较多。

67、洗染

是用来表现画面上某一部分的深浅、浓淡、明暗的层次,产生立体效果。用干笔、水笔进行洗染彩绘,做到阴阳突出、浓淡相宜。

68、扒花

又叫“粉彩轧道、雕地”,皇宫中称“景上添花”,釉上彩绘工艺。先在瓷胎表面吹上一层釉上颜料,然后在吹好颜料的上面,用扒针剔除出各种图案。

69、写款

又叫“落款”,彩绘完毕了,烧制或烤花之前,还要有人写上譬如纪年款、堂名款及诗句等,字体多是学书法名家。

70、烤花

彩绘好的瓷器要经过烧炼才能固定颜色,这就是烤花。烤花炉使用土砖砌成圆桶形状,高三尺,口径二尺六七寸,周围是夹层,填炭火的,下面还有风眼,满炉就是把待烧的瓷器放进炉中,大件在下面,小件叠在上面,叫“过肩”。以不碰撞颜色为准,烧的时候要看火,必须扶持类似锅盖的圆板遮挡灼人的火气。面炉盖除火眼外,其他地方都用*泥糊盖好,以免炭炉掉入,烤花一般只一个晚上就可以了。

十六、包装工序(2道)

71、茭草

俗称“打草包”,瓷器发运前,用上好的谷草包扎瓷器。一般碗盘之类的,每十只为一筒,用纸垫包后再裹上稻草,再用竹蔑横扎在腰间,方便运输。

72、装桶

瓷器发运前,要包装好。一般碗盘之类的。每十只为一筒,用纸垫包后再裹上稻草,然后装进特制的木桶内,就可运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但是也有不装桶的。碗杯盘碟以三四十只或五六十只为一组,茭草成长形圆柱状,再用竹篾横扎在腰间,这样无论是水路还是陆路搬运,都很方便和安全了。

君临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诊疗规范
北京 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ry/3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