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文化ldquo食rdquo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意识到“食”对于儿童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我国逐渐将食育作为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加以实施。食育涵盖了知识、技能、健康习惯和生活态度,结合多种多样的烹饪、栽种等实践教育,让孩子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具备选择“食”的能力,培养孩子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识,理解和传承食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食育是一种回归生活的教育,更是一种回归教育的生活。从舌尖开始的学校教育能够一丝一缕地渗入学生内心,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开启一道新的大门。青岛富源路小学积极实践“生态教育”办学理念,遵循生命“自然律”、儿童成长“自然律”和教育的基本规律,通过开设“富源生态小农场”食育课程,让学生在种植劳作的体验基础上,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建立环保的生活习惯,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品质。 一、种植播洒汗水,实践提升素养 学校充分挖掘校园的边边角角建立了“四基地”:水培植物架、蘑菇房、茶园和水稻实验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随时随地或定点定时、长期性生态实践体验的平台。 学生们用心呵护楼道的水培植物,尝试种植出了紫贝天葵、凤尾草、生菜等植物,初步掌握了无土栽培的技术;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怀,拥有了一定的文化素养、文明素养、科学素养、及创新素养。 利用一楼的楼梯间建的蘑菇房,开展“蘑菇的营养价值、家庭种植蘑菇的尝试等的种植研究,学生们通过观察日记、温湿度每日测量记录、食用菌群的生长习性等多方面的实践培育,收获了平菇、香菇、金针菇等丰富的菌种,提高了学生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品尝到亲自种植出的蘑菇汤的美味,幸福之感溢于言表。 学校的小茶农们利用生态茶园历经耕耘,从识茶、护茶、研茶、采茶、做茶,自年春开始至今陆续收获了一批有一批“富源生态茶”。 水稻实验田中,学生们在这里自己育苗、插秧、施肥、浇水、收割、脱粒,体会到粮食获取的不易。令人欣喜的还有“绿色水稻我种植环保生态我探究”活动,以“在家种水稻”为起点,引导孩子们经历一粒种子、一株稻苗、一分田地最终得到一份收获的过程,种植成果得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高度赞扬,面对面的交流了水稻的“种植经”。每天对小苗的观察与呵护,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心、观察力;专家指导,帮助孩子们增长了对植物进行科学种植的知识与技能;与袁隆平爷爷见面,老科学家对水稻研究的执着精神激发了孩子们的种植热情,给他们心中播撒下科学探究的种子,树立了科学研究的认真态度;稻杆废变宝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一次活动,一种学习,一份汗水,一份情怀,通过这些常态化的劳动实践活动,学生们感受生态科学以及养成爱护环境、尊重自然、珍惜粮食、健康饮食的习惯。 二、播下启智种子,收获营养果实 让学生动手DIY美食,培养学生的对食物的感知,对食物甄别和动手能力也能提升,从而促进对食物敬畏,对粮食和劳动的珍惜;居家期间将这些活动纳入到富源生态小农场课程中,搭建“启智种子云乐园”让学校食育课程色香味俱全。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启智种子云乐园”中,开辟了“生活馆”、“种植园”、“研究院”三个版块,引导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体验中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以食树德、以食增智、以食强体、以食育美、以食创新。 “启智种子生活馆”系列:《茶艺小课堂》、《做豆腐》、《小油条的制作》、《炒蛤蜊》、《水果沙拉》、《电饭煲蛋糕》…… “启智种子种植园”系列:《自家种蘑菇》、《我帮稻种发芽芽》、《我的小菜园》…… “启智种子研究院”系列:《生豆芽》…… 启智种子生活馆:生活之美在于生活中的烟火气;劳动之美,在于享受自食其力时的愉悦感。居家的日子美食不可辜负。“生活馆”系列课程中低中高年级的技能目标各有不同:低年级的学生学做水果拼盘、美味奶昔等简单的冷拼类食物;中年级的学生学习炒菜、炖煮等稍复杂的烹饪类食物;高年级的学生则学习包饺子、炸油条、做豆腐等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工类食物。同学们变身美食的“小主播”,发挥创造力开始了各种美食大比拼,展示了独特的美食制作才艺,让有限的食材无限地发光发亮,传承出“家的味道”,满足味蕾,为生活绽放出最有味道的色彩。 启智种子种植园:散发泥土芬芳,富含劳动之美,“种植园”系列课程带领学生在疫情期间也体验到了种植和收获的乐趣。延续学校前期开展的生态种植活动,在低中高年级分别进行《在家种水稻》、《在家种蘑菇》、《在家种蔬菜》的劳动种植活动。在种植过程中学生要面对大量的细节,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还能助力学生们养成系统条理的思维方式、严谨的做事风格,积累个人成长的养分。低年级学生从泡种学起,播下一粒粒水稻种子,每天盼望能快点发芽长苗;中年级学生体验到种蘑菇可不是简单浇浇水那么容易,种子、器材、肥料、菌包都要亲力亲为,明白了菌包要放在阴凉处长出小蘑菇之前不能喷水的道理;高年级学生在阳台和迷你小菜园中尝试了蔬菜种植,经历撒种、除草、施肥、灭虫等阶段,从绿色的小嫩芽到一片片小叶子,体会到生命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每一颗菜都来之不易。在付出与给予的过程中,在对生命的敬畏和惊喜中,学生们懂得了责任担当,体悟到了感恩,更从种植劳动中汲取了智慧。 启智种子研究院: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将生活情景转化为活动研究主题,低年级呵护蚕宝宝,与它共同成长,知道了蚕织网是劳动、是在做贡献;中高年级亲自尝试,寻找豆芽生长的秘诀,选种、浸泡,种子每一点的成长变化都记录在孩子们的眼睛里,繁杂的工序之后才能品尝到餐桌上的美味。 三、惜物正当时,光盘有你我 亲身经历种植、烹饪、研究的过程,每一位学生深刻体会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全校总动员进行“光盘”行动:在校就餐时,根据自己食量确定饭菜数量,做到适度适量,吃饱就好;在家用餐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挑食不偏食,不扔剩饭剩菜;外出就餐时,不比阔气,不讲排场,却有剩菜,尽量打包。 学生们深知:倒掉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吃好吃多是美意,不扔不剩是美德。人人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不浪费一粒粮食,在“光盘”行动中传承了中华民族的 文化和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躬行点滴,践行低碳,同心协力,通过食育课程一起来做健康生活的传播者、实践者、引领者。 -第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ry/6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中医怎样有效治疗湿疹
- 下一篇文章: 七种镇宅,辟邪最强的植物万用万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