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袍,武夷岩茶中的ldquo状元
北京出名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书画 收藏 人文 心赏 茶道 香道 养生 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辛丑年 七月廿一 编辑:一杯茶事 打开音乐聆听小茶的声音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崇安东南部,方圆60公里,有三十六座峰、九十九个名岩,并且岩岩有茶,茶更是以岩名,岩又因为茶而闻名,故命名为岩茶。 武夷山产茶的历史相当悠久,自唐代开始栽制茶叶,到了宋朝已经被列为皇家贡品,元代的时候,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畔设立御茶园专门采制贡茶,明末清初创制了乌龙茶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树生长环境命名的,如不见天、金锁匙等;以茶树形状命名的,如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玉麒麟、一枝香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如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以茶树发芽早迟命名的,如迎春柳、不知春等;以成茶香型命名的,如肉桂、石乳香、白麝香等。 “大红袍”名枞茶树,生长在武夷山九龙窠高岩峭壁上,岩壁上至今仍保留着年天心寺和尚所作的“大红袍”石刻,这里日照短,多反射光,昼夜温差大,岩顶终年有细泉浸润流滴。 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大红袍茶树现有6株,都是灌木茶丛,叶质较厚,芽头微微泛红,阳光照射茶树和岩石时,岩光反射,红灿灿十分显目。 关于“大红袍”的来历,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呢,传说天心寺和尚用九龙窠岩壁上的茶树芽叶制成的茶叶治好了一位皇官的疾病,这位皇官将身上穿的红袍盖在茶树上以表感谢之情,红袍将茶树染红了,“大红袍”茶名由此而来。 “大红袍”茶树现经武夷山市茶叶研究所的试验,采取无性繁殖的技术已获成功,经繁育种植,已能批量生产。“大红袍”茶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岩茶相类似,只不过更加精细而已。每年春天,采摘3—4叶开面新梢,经晒青、凉青、做青、炒青、初揉、复炒、复揉、走水焙、簸拣、摊凉、拣剔、复焙、再簸拣、补火而制成。 “大红袍”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紧结,色泽绿褐鲜润,冲泡后汤色橙*明亮,叶片红绿相间,典型的叶片有绿叶红镶边之美感。大红袍品质最突出之处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持久,“岩韵”明显。大红袍很耐冲泡,冲泡七、八次仍有香味。 品饮“大红袍”茶,必须按“工夫茶”小壶小杯细品慢饮的程式,才能真 尝到岩茶之颠的韵味。 武夷名枞中数大红袍享有 的声誉。可谓是乌龙茶中的“茶中之圣”了。大红袍的特异品质,使岩茶爱好者更增加了对它的好奇心,传说颇多。 有的说:茶野生绝壁,人莫能登,每年茶季,寺僧以果饵山猴采之。还有的说:树高十丈,叶大如掌,生峭壁间,风吹叶堕,寺僧拾制为茶,能治百病。当地还传说大红袍为岩上之神所有,寺僧每于元旦日焚香礼拜,泡少许供佛前,茶可自顾,无需人管理。有偷窃者,立即腹痛,非弃不愈,因此系神所栽,凡人不能先尝。 古时,采摘大红袍,需焚香礼拜,设坛诵经,使用特制器具,由精练茶师进行。从年林馥泉对大红袍采制所作记录中,可见其贵在“看青做青”。上午8时半采摘,9时半晒青,历时1小时,翻拌一次。10时半凉青,历时15分钟。10时45分移入青间,至次日1点45分时炒青。摇青历时14小时40分,摇青7次。摇青转数顺序为16、80、、40、、、60。其中交替做手三次。摇青后,初炒、复炒、初烘、复烘。 据行家评定,大红袍的品质很有特色,它与其他名枞对照,大红袍冲至第九次尚不脱原茶真味——桂花香,而其他名丛经七次冲泡味已极淡。现在,游客在武夷山游览,可以尝到小巧包装的“大红袍”岩茶 ,领略范仲淹诗中所说的“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风飞”的意境。 喝茶,是 的自我修复 十大茶痴,除了陆羽还有这几位 茶人茶仙茶奴 四方小院, 理想 湖北老青茶,闹市中的隐士 酒长饮可以当歌,茶浅尝亦能小醉 茶多酚有多厉害?不止你想的那么简单! 一杯茶事团队招募 原创作者朗诵主播 期待您的加入 投稿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ry/9769.html
- 上一篇文章: 鸡肉的营养价值及食疗应用
- 下一篇文章: 中医药文化传承一花一叶midd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