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鉴赏钱塘湖春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
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86928102844526366&wfr=spider&for=pc 专题05《钱塘湖春行》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一、导入 钱塘湖又名西湖,是我国 的旅游胜地。自古就有不少文人骚客写诗作文赞颂西湖,其中 的当属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在这里苏轼将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可见西湖在苏轼的对西湖的喜爱。那么今天呢,我们就来学习唐诗《钱塘湖春行》,看看白居易眼中的西湖又有什么不同。 二、目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三、原文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四、注释 《钱塘湖春行》:选自《白居易集》卷二十。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 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刚刚。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早莺:早来的*莺。 暖树:向阳的树枝。 新燕:刚飞来的燕子。 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乱花:杂花,各色各样的花。 渐欲:渐渐的要。 浅草:不高的青草。 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 行不足:玩赏不够。 阴:同“荫”,指树荫。 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 五、诗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六、赏析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 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游程中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这联和上联是此诗的核心部分,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这一联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联写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对西湖的赞美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 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之景, 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唐朝 诗人,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 他的歌*治倾向非常鲜明,重视讽喻,崇尚简单易懂。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 2、写作背景 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别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写下了这首 的七律,抒发了自己对春天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八、问题探究 (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 本首诗描写的是早春的景象。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 (2)“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明确: “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西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 “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脚,有下垂义。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 (3)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 明确: 1、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 2、艺术技巧: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修辞的运用;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情景交融: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 (4)“几处”能不能改成“处处”,“谁家”能不能改成“家家”,为什么? 明确: 不能。因为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只因是早春,所以不是处处,也不是家家。从莺和燕的动态中,把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的描绘出来了,使人想象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之“早”的特点。 (5)对“争”“啄”二字作点赏析。 明确: 通过对“莺”、“燕”的动态描写,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6)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表现的画面。 明确: 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呢衔草。 (7)在前六句诗中,诗人已经把西湖春色描绘得十分美好,在结尾处却说自己“ ”湖东白沙堤。至于白沙堤怎么可爱,除点明“绿杨阴里”外,诗人未做任何解释。你觉得诗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河南中考题) 明确: 让读者根据前面的描写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诗贵含蓄,这样含蓄的结尾,常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8)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 明确: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9)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这首诗通过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等景物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抒发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诗歌主旨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柳阴,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 十、课堂小结 1、写作特色: 写景抒情 1、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 2、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2、熟读成诵。 十一、板书设计 1.《钱塘湖春行》作者是(朝代)的(姓名)。 唐朝/唐代白居易 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贾()公亭②*莺()③马蹄()④白沙堤() ①jiǎ②yīng③tí④dī 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水面初平: (2)云脚低: (3)早莺: (4)暖树: (5)新燕: (6)啄: (7)乱花: (8)渐欲: (9)浅草: (10)才能: (11)没: (12)行不足: (1)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刚刚。 (2)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3)早来的*莺。 (4)向阳的树枝。 (5)刚飞来的燕子。 (6)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7)杂花,各色各样的花。 (8)渐渐的要。 (9)不高的青草。 (10)刚够上。 (11)遮没,盖没。 (12)玩赏不够。 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4.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句。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从炼字角度赏析诗句的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2),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分)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几处早莺争暖树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蹄”“莺”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贾亭西”起,到“”终,以“”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2、从鸟儿的活动中,描绘春的活力和万物复苏的春意的诗句是:,。 3、诗中勾画出湖上早春轮廓的诗是: ,。 4、生动勾画出春天原野欣欣向荣画面的诗句是: ,。 5、全诗最能体现“春行”这一主题的句子是: ,。 6、在《钱塘湖春行》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动物迎春的句子是,,表现春天花草茂盛的句子是,。 1、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东行不足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6、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堤”“莺”“啄”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1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初春时节,旭日初升,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来到别称钱塘湖的西湖游春,登孤山寺,入贾亭,赏湖水,在白沙堤上漫步赏花。 B.只见早起的莺儿抢占着向阳的树枝歌唱着江南的旖旎春光,几只刚刚飞来的燕子正在啄泥衔草建筑新巢,它们的出现标志着春天已经重新来到西湖。 C.一路走来,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是诗人 的西湖景致。这里头上绿树成荫,脚下绿草茵茵,处处繁花盛开,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来往。 D.苏轼在诗中赞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白居易这首诗所描绘的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虽是生机盎然,更像是淡妆的西子。 C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理解有误。诗中并没有提到“步行的、骑着马儿的游春的人们穿梭来往”,有骑马的人,但人多人少,是否“穿梭往来”就不得而知了。诗人脚下的草也只是“浅草”,当不得“茵茵”二字。 (二)阅读古诗,完成8-9题。(3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8.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诗人春游钱塘湖的感情?(1分) 答:
从“ 湖东行不足”中“ ”一词可以体会到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之情。(1分) 9.颔联写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答: 颔联写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呢衔草。 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完整描写出诗中的画面1分;添加了合适的修饰语,想象丰富,语言生动优美。1分。 (三)古诗赏析:阅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完成12题(5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1)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C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C.“隐含的惋惜之情”理解错误,因为《钱塘湖春行》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毫无“惋惜之情”。所以选C。 (2)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3分) 示例一: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的早春特征: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示例二:颔联通过写仰视所见禽鸟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 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示例三:颈联通过写俯察所见花草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 示例四:尾联通过略写诗人 的湖东沙堤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以“行不足”说明早春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 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诗歌鉴赏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四)古诗词鉴赏(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5.(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西湖早春图,如春水初涨、莺争暖树、、、草没马蹄,抒发了作者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2分) 燕啄春泥花迷人眼 根据诗歌内容概括成四字短语即可。“水面初平云脚低”可以概括为“春水初涨”;“几处早莺争暖树”是“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可以概括为“燕啄春泥”;“浅草才能没马蹄”可以概括为“草没马蹄”,那么“乱花渐欲迷人眼”则可以是“花迷人眼”。 (2)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的妙处。(2分) “乱”字形象的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1分)“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1分) 炼字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 “乱”字形象的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1分)“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五)古诗词鉴赏(共4分)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2分)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丽景色的迷恋(喜爱)之情。(2分) 这首七言律诗通过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柳阴,展现了一幅景色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早春图画,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和对西湖的无比热爱之情。 17.请赏析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2分) 示例一:这两句诗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争暖树”,啄春泥“既说明了天气乍暖还寒,又写出了春光给自然界带来的活力。 事例二:颔联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用“早”来形容*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 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或者重点赏析“几处”“谁家”“争”“啄”等词语也行。 三、课外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7-8题。(6分) 重登云台山 陶澍① 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风飞舄③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 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②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 7.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分) 描写云台山优美的景色。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 首先总写一句概括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画面。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尽量优美。 8.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 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首联、颔联写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表达了诗人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颈联写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表达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尾联写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表达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答案给4分,那么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四、古诗文对比鉴赏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8-11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粗字标注读音。(2分) (1)浅草才能没马蹄 (2)天与云与山与水 (1)mò (2)yǔ (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读为méi时:①无,如没有,没用;②不曾,未,如没来过;③不够,不如,如汽车没飞机快。读音为mò时:①(人或物)向下沉,如沉没,没入水;②漫过,高过,如淹没;③隐藏,消失,如埋没,没落;④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如没收。 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故读音为mò。 (2)“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读音为yǔ时:①和,跟,如与虎谋皮;②给,如赠与;③交往,友好,如相与;④赞助,赞许,如与人为善。读音为yù时,表示参加,如参与。读音为yú时,同“欤”。本句诗的含义为: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故读音为yǔ。 注意书写格式:小写字母y的下端抵第四线;小写字母m,o,u写在中间的一格里,上下抵线,但都不出格。声调在四线格里应该书写在最上一格,和音节中的标调元音字母对齐。 9.下列句中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是日更定矣明辨是非 B.见余大喜曰喜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别具匠心 D.余一小舟不遗余力 B 本题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 A.是:代词,这;正确B.喜:都是高兴的意思。 C.别:辞别,离开;另外的。 D.余:我;剩下来的,多出来的。 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3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俱:都。 绝:消失。 应翻译为: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更:还。 痴似:痴于,痴迷。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应翻译为: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4分) 白乐天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春日(或“初春”“春季”等) 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和对这两首古诗的主题的理解。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所以和冬夜相对应的,再结合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所以上联的空缺处可以填:春日、初春、春季等词;下联中的空缺处与“赏美景”相对应,再结合湖心亭看雪的主题: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所以填遇知音、思故国、寄幽思等都可以。 1、比较一下《钱塘湖春行》和本诗的异同,谈谈你对春天的印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2、古诗词中的西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薰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3、如果你是一位小导游,请用自己的语言向游人介绍西湖的美景。 参考: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欢迎来到钱塘湖畔。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孤山寺的北面,前方不远处立在水边的亭子就是贾亭。春雨刚过,大家看,淡淡的云气同湖面上的微微荡漾的水波连成了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这水真清啊,跟镜子一样呢。大家再听,不远处是谁在唱歌?原来是*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歌唱家们,在嬉戏追逐,正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去。哇,还有几只新来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呢,它们干嘛呢?看,正忙着衔泥筑巢呢。大家看到路边的繁花了吗?东一簇,西一丛,真是让人眼花缭乱。这小草真可爱,嫩嫩的,绿绿的,一定是刚钻出来的吧。大家现在可以在草地上尽情玩耍,享受一下春天的美好。不知不觉我们到湖东了,这里绿杨成荫,真美啊,再看这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我们留连忘返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xw/10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可梦No255,No256,No
- 下一篇文章: 他是鸡毛信中海娃原型,后来曾一人俘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