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记

蛇莓

敏敏

行走于鲜花的小路上,刚喷过水潮湿的空气混杂着花儿的清香,阳光倾泻而下,偶尔低头的瞬间,与它不期而遇。

那是几丛雏菊花下,大片的绿一起铺在地面上,在一片绿茵茵的叶片掩盖下,猛然见到如玛瑙红一样的小圆球,眼前一亮。

精致的小*花,绿托盘儿,它的果子比较有特色,表面是由很多小颗粒构成的,而这些小颗粒的结合并不是十分紧密,最像草莓的果子,红彤彤的“果实”在草丛中异常醒目。

明明看起来很好吃的野果蛇莓,却被告诫,这果子被蛇爬过,有*,不能吃。

蛇莓之名由来,或因有蛇出没之地多莓而来,抑或因可敷蛇咬伤而来。望蛇生义,颇多诡异。蛇莓形似草莓,而民间常认为“蛇食蛇莓,人食有*”,前述古籍本草中也有“不可食”的记载。

最早载于《名医别录》(约刘宋时期)载:大寒,主胸腹大热不止。陶隐居云:园野亦多。子赤色,极似莓,而不堪啖,人亦无服此为药者。疗溪*射工,伤寒大热,甚良。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约公元年-年)记载蛇莓“就地生蔓,长数寸,开*花,结实如覆盆而鲜红,不可食者。”

《日华子本草》(唐,约-年):味甘、酸,冷,有*。通月经,熁。疮肿,敷蛇虫咬。

《本草纲目》(明,年):敷汤火伤,痛即止。略览本草,古籍所载不多,用之甚少,魏晋陶氏所言“人亦无服此为药者”北魏贾思勰则明载“不可食”,说明当时几乎不用该品做内服使用。

其实,蛇莓并没有传言的那么恐怖,虽然有微量的*性,但是少量食用并不会导致中*。动物实验显示,对小鼠心、肝、肾无明显损害。也有不少医师认为无*。

如果人们过量服用,它就会导致药物中*,会让人们出现恶心,呕吐和腹痛腹泻等多种不良症状,另外这种中药材还是一种味苦性寒的存在,生活中那些脾胃虚寒的人在服用他以后会引发腹痛,也会影响脾胃消化功能,这也是它最重要的副作用。

不过与其*性相比,蛇莓的药用价值更高。

蛇莓干草又名三爪风、蛇泡草、龙吐珠,是一味清热的中药,蛇莓全草可供药用,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其性味甘、微酸,微寒。入肝、脾、肺经。有清热解*、活血散瘀、收敛止血作用,用于治疗:感冒,咽喉痛,月经过多。

又能治*蛇咬伤、敷治疔疮、用于杀灭蝇蛆等。

蛇莓之用,近年来因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yf/10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