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白癜风专业的医院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凤鸟是一种与龙齐名的神异动物,传说中的凤鸟是鸡头、鸟身、蛇颈,翅与孔雀相似,是一种混合形的神异动物。敦煌石窟艺术中,在保存有大量龙纹图像的同时,也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凤鸟纹饰,其内容也丰富多彩,分布在自北朝至清代、民国等十多个朝代的敦煌艺术之中。这里先就敦煌北朝石窟艺术中的凤鸟纹样作一些初步介绍。北魏时期,敦煌石窟中开始出现凤鸟图像,如北魏第窟中心塔柱北向面的浮塑凤首龛梁(图1)以及北魏第窟中心塔柱东向面的浮塑凤首龛梁(图2)。这是莫高窟现存仅有的两处凤首龛梁,且均有残毁,如第窟只剩下西侧凤首,第窟只剩下北侧凤首。▲图1北魏第窟中心塔柱北向面凤首龛梁▲图2-1北魏第窟中心塔柱东向面凤首龛梁▲图2-2北魏第窟中心塔柱东向面凤首龛梁从残存的凤首形象可以看到,虽然浮塑凤首龛梁没有浮塑龙首龛梁那么有气势,但漂亮的凤尾向上翘起,正好用它的尾羽来装饰龛楣,形成了向上的火焰纹样,增添了画面动感,也有几分妩媚,呈现了凤的吉祥美丽。在麦积山北魏第窟10号碑中,也雕刻有凤首龛梁,但其造型比较完整,两只展翅的凤鸟面向龛内,而不像敦煌第、窟的凤首是曲身向龛外两侧(图3)。顺便指出,麦积山第窟10号碑刻有三层佛龛,龙首龛梁雕刻在上层,凤首龛梁雕刻在下层。▲图3麦积山北魏第窟10号碑凤首龛梁北魏第窟中心塔柱北向面阙形龛的龛上还绘有两只凤鸟相对,其形象为鸡头,曲颈,挺肚,展双翅,凤尾上翘。两只凤鸟中间绘有一身化生(图4)。▲图4北魏第窟中心塔柱北向面龛上对凤在北魏第窟平棋中,除了绘有龙纹边饰,还绘有凤鸟纹边饰(图5)。▲图5北魏第窟平棋中的龙纹和凤鸟纹边饰与变形龙纹一样,凤鸟纹也是变形纹样,其形象似孔雀,鸡头,高冠,上身卷曲,肚子上的花纹显著,展翅,尾平举,尾上雀眼历历在目,伸脚爪,侧身卧于边饰中,空白处有叶片衬托,形成一幅横条式的边饰图案。其构图设计巧妙,虽委曲于窄长的边条中,仍能显示出展翅飞翔的生动神态(图6-1、6-2)。▲图6-1北魏第窟平棋中的凤鸟纹边饰▲图6-2北魏第窟平棋中的凤鸟纹边饰(欧阳琳绘)另外,北魏第窟北壁的《须摩提女缘品》故事画中,绘佛弟子罗云乘坐五百孔雀、大迦旃延乘五百白鹄(即天鹅)赴会(图7、图8)。画面中所描绘的孔雀、白鹄等,有学者曾将它们归于凤属禽鸟类纹样介绍(欧阳琳《敦煌壁画中的凤属禽鸟类纹样》,载麦积山石窟艺术所编《石窟艺术》,陕西人民出版社年版,第58页)。这里简单提及,供读者参考。▲图7北魏第窟北壁须摩提女故事画中的天鹅▲图8北魏第窟北壁须摩提女故事画中的孔雀西魏时期的凤鸟纹饰,与北魏时期相比,颇为丰富。在许多情况下,凤鸟图像是与龙图像相对应出现的。如与西魏第窟窟顶北披东王公所乘坐的龙车相对应,是南披西王母所乘坐的凤车。略有不同的是东王公乘坐的是四龙御车,而西王母乘坐的是三凤御车。画面中,三只凤鸟拉着銮车,展翅在天空中向前飞奔。凤车前后,分别有扬幡持节的仙人乘坐一凤鸟作引导,在虚空飞翔(图9、图10)。▲图9西魏第窟南披西王母乘坐的凤车▲图10西魏第窟南披凤车前侧的乘凤仙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天空世界,第窟窟顶东披中在两力士捧托摩尼宝珠的两侧,除了在左右各绘一身飞天护持外,又各绘一只凤鸟相对飞翔(但也有学者认为绘的是朱雀和孔雀)(图11)。▲图11西魏第窟东披相对飞翔的凤鸟又如西魏第窟西壁南龛所描绘的日天下部画一辆三凤驭车,车厢内画二力士,身穿短裤,一前一后。前者一手持人面盾牌,一手举作赶车状;后者双手高举呈用力托日天状。三凤御车在两名力士的驾驭下,巡游太空,以示日天当空运行(图12)。第窟窟顶四披中,亦描绘有不少凤鸟在天空中飞翔或为仙人骑乘(图13、图14)。不过,也有学者认为这些凤鸟可能描绘的是朱雀。▲图12西魏第窟西壁三凤御车▲图13西魏第窟西披仙人乘凤▲图14西魏第窟南披凤鸟敦煌壁画中的佛像头上多画有华盖,形状各异,丰富多彩。如西魏第窟北壁说法图中,华盖两侧各绘一只凤鸟,两只黑凤作俯冲飞翔状,头、脖项、腹部之间作S形,青冠、鸡头、蛇颈,挺肚、展翅、翘尾而飞,口啣流苏,与南壁说法图中华盖两侧的龙纹装饰相对应,生趣盎然,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效果(图15、图16)。▲图15西魏第窟北壁说法图中的华盖凤饰▲图16西魏第窟北壁说法图中的华盖凤饰(西侧)在敦煌壁画的许多装饰性图案中,绘有凤鸟纹样的画面很多,且多与植物搭配。如西魏第窟南壁的龛楣中,绘两只凤鸟侧身相对而立,红喙蓝冠,挺肚,展翅,后有雉翎,尾羽飘动,四周画卷草纹蜿蜒缠绕,仿佛在天国宫苑中(图17)。▲图17西魏第窟南壁凤鸟卷草纹龛楣又如西魏第窟人字披前披中所绘的凤鸟莲花忍冬纹,莲花上站立着一只青绿色凤鸟,头似鸡,有头冠,两眼圆睁,口啣忍冬枝,回首,侧身,挺肚,展翅,翘尾,两腿似鸡爪,尾上还有许多华丽的凤眼展示给观众,双脚站立于莲蓬上,周围有忍冬纹衬托(图18)。该窟人字披后披中所绘的凤鸟莲花摩尼宝珠纹。▲图18西魏第窟前披凤鸟莲花忍冬纹一瓶状的摩尼宝珠晶莹放光,顶端生出莲花,上栖凤鸟,口啣仙草,振翅欲飞。凤鸟、莲花、摩尼宝珠三者融为一体,既有很强的装饰性,又富有动感(图19)。▲图19西魏第窟后披凤鸟莲花摩尼宝珠纹北周时期的凤鸟纹饰,主要有御车之凤,其在构图上大体继承了西魏时期御车之凤的特点,如北周第窟西壁龛南侧西王母乘坐的凤车,与西魏第窟中西王母所乘坐的凤车相比较,由三凤御车变成了四凤御车。另外凤鸟造型也有所变化,头冠高耸,眼圆睁,嘴大张,挥舞双翅,形象显得活泼、张扬。其色彩搭配也变得较为复杂,如头冠和身体的色彩为赭黑、浅灰、土*、石青,双翅的色彩为土*、石绿、赭黑、浅灰。特别有趣的是凤车上的旗杆和华盖杆的顶端均为龙首,华盖杆顶端的龙首口啣长幡,旗杆顶端的龙首口啣铃铛,描绘得颇为细致。这幅画把龙与凤有机地结合起来,可谓煞费苦心(图20)。▲图20北周第窟西壁龛南御车之凤北周第窟窟顶北披边饰中的凤鸟图案也非常活泼、生动,画面中凤鸟侧身、昂首、曲颈、挺肚、头冠高耸,口啣枝叶,双翅下垂、翘尾,神气活现地站立于忍冬枝叶丛中(图21)。▲图21北周第窟北披边饰凤鸟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到,敦煌北朝艺术中的凤鸟纹饰,虽然有种种变化,但在绘画技法上始终采用民族传统的凤鸟形象,使其具备艺术的夸张与适应审美的要求,并与相关的装饰图案以及故事画内容和谐融合在一起,成为敦煌佛教艺术中的一个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jj/10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