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有效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天眼新闻
7月13日,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把士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举行第一轮“文明超市”积分兑换活动,现场,不少村民正在用“文明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把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等内容纳入积分,村民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改习惯,以习惯化新风,这是乡村治理的生动实践。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 近年来,贵州积极推进乡村治理,健全*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集众智、聚合力、定良策,越来越多的乡村治理好经验好做法在各地生根发芽,有效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让农村面貌实现华丽转身。 *建引领 基层治理有保障 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推动乡村振兴,贵州各地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以强有力的组织力量为支撑,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促进乡村治理与农村基层*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为乡村善治提供组织保障。 “风光秀丽大井村,漫山凤尾竹苍翠,群山环抱小井水,碧波涟涟似翡翠。”在罗甸县大井村,当地百姓用这样一首悦耳的歌曲反映当地的变化。 变化的背后是当地充分发挥*建引领作用,创新开展“*小组+网格员+联户长”乡村治理模式。 这两天,驻罗甸县沫阳镇大井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书记王平忙着组织*员、驻村网格员、村联户长及群众一起打扫村庄、清理河边残根落叶,迎接远来的游客。 按照分工,*小组长由网格*员或驻村第一书记担任,负责片区全面管理;网格员负责网格内*策宣传,农户信息收集;“十户为一联”,联户长由群众推选,负责治安巡逻和纠纷调解等工作。 将*组织延伸到基层,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基于这种治理模式,现在,大井村的群众出门都有一条干净平整的道路,休闲娱乐时到广场锻炼身体,在家门口开起农家乐吃上旅游饭,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的基层组织是乡村治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加强*对乡村治理的全面领导,推动*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纵深下沉,实现基层治理和为民服务的不断延伸。 年以来,赫章县有效探索了“*建+积分”治理模式,强化*的领导,按照支部引领、*员带头、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思路,将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发挥*的*治优势,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带领人民群众致富、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为高效统领乡村全面振兴,龙里县选优配强基层*组织“领头雁”,落实好“双百”工程、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村任*组织书记等*策,按照“五个一批”培育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基层治理打造一支“永不走”的乡村治理工作队。 大力整顿软弱涣散村*组织,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年以来,瓮安县通过“选、育、管、培、用”多种方式,整顿提升村级软弱涣散基层*组织22个。 新农村、新生活、新风貌。图为安龙县招堤街道海庄村美丽乡村一角(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朝富 摄) 村民自治 治出农村新气象 “自从有了‘寨管家’,我们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这是湄潭县乡村干部的真实感受。 为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湄潭县从网格化*组织管理入手,探索出“寨管家”农村基层治理模式,推动村寨治理精细化、规范化,实现*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机结合,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形成“小网格、微治理、大成效”的工作格局,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把管事的人聚起来,把村寨的事管起来。从退役返乡人员到致富带头人,从乡贤能人到公益岗位人员,“寨管家”让各类人才大显身手,让乡村一改过去垃圾乱堆乱放,污水乱流的景象。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在广袤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治理,一些地方的群众文明意识比较差,也难以形成集体意识。 过去,福泉市水源村有着滥办酒席、打牌*博、邻里关系不和谐、缺少抱团发展意识、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随着村规民约的滋润,水源村扎实推进村民自治,有效完善基层治理体系。现在,村容村貌整洁干净,邻里关系和谐,红白喜事不鸣火炮,让当地群众津津乐道。 群众的事群众说了算,荔波县各乡镇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和*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议事体系,成立了个“组管委”,利用村规民约、乡贤、寨老文化等,强化群众自我管理水平,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群众议事组织体系。 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村务监督到成立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如今,贵州各地基层*组织增强了活力和战斗力,群众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村民自治,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合力,改变了村庄面貌,“治”出了农村新气象。 文明实践 焕发文明新风尚 这几天,六盘水市水城区营盘乡高峰村“积分兑换超市”人头攒动,大家不约而同前来购买东西。不同的是,在这里只需用积分就能实现购买。 村民甫风会是村里的“积分大户”。“这个季度,我家得了80积分,我用积分兑换了3把衣架、1个盆,还有洗洁精、牙膏。参与积分活动,大家实现了从‘推着干’到‘比着干’‘争着干’转变,精气神大大提升。” 这是营盘乡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行的“乡村治理诚信积分管理”新模式。讲诚信、垃圾分类等都纳入诚信积分管理。 “小积分”积攒“大文明”,积分管理激发了群众的文明内生动力,让乡村焕发出文明新气象。目前,营盘乡6个村均设有“积分兑换超市”。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推进乡村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贵州各地皆出妙招: 作为“全国文明村镇”,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培育村民践行主流价值观,每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五好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引导村民争做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做诚信的穿洞人,倡导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宜居乡村建设中,普定县着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开展“最美”建设、好家风建设、文明村镇创建等活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让移风易俗入眼入耳,让文明道德入脑入心。兴仁市紧紧围绕文明村镇创建、身边好人评选、文明家庭评比、志愿服务活动等活动载体,结合农村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多的人员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把文明新风吹进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 新农村、新生活、新风貌。如今,小青瓦、雕花窗、白粉墙,特色民居鳞次栉比;生态林、辣椒红、茶叶青,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比技能、赛拼劲,乡风文明、社会和谐、民风淳朴的美丽画卷在贵州各地徐徐展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骏娇 编辑孙蕙 编审付松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jj/1132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央视曝云南古树茶乱象普通茶披个包装,
- 下一篇文章: 桂林旅游,关于漓江游船你所不知道的,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