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过端午,竟然不知道可以这样
全文共个字,阅读时间约需2.5分钟。 “氹氹转,菊花园,阿妈叫我去睇龙船” 相信岭南地区小朋友都会唱 说起端午 人们都知道去看赛龙舟 但除了这个习俗 你还知道还有什么特别的方式吗? 相比起热血澎湃的“扒龙船” 相对于在家看直播 岭南地区其实 还有很多大家不知道的过节方式 不用顶着烈日、流着汗 推着人群、挤着看 就可以过一次有趣特别的端午噜 新抱手艺 广州人对端午节很重视,旧俗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节之举。年轻“新抱”(普通话指媳妇)们,用“全盒”六个或四个,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姑娘和儿童们挂香包,挂包以五色丝线编织,香包中装有檀香、八角、花椒、琉璜等,一般均为新媳妇所送,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 做女孩子 真的不容易 每一位妈妈 都是多才多艺的呢 贴“午时符” 午饭后,家家贴“午时符”。符用宽约一寸,长近一尺的*纸条,上面用朱砂写上“五月五日午时书破去官,非口舌蛇虫鼠蚁皆消除”等字样。在大门上悬挂菖蒲、凤尾、艾叶等,并扎上一束蒜头,涂以朱砂避邪。也有些人家还在门上贴上用*纸写的小对联:“艾旗迎百福,蒲剑斩千邪。”正午时分,用水果、粽子拜家神,烧艾草薰屋角,称“驱蚊虫邪魔”。用雄*酒调朱砂,在孩子的额上、胸口、手心上点一红点,以示避邪。 送灾驱邪 广州有些区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有些地方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以法水、贴符驱逐邪魅;有些地方的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不一而足。 洗龙舟水 端午节前后,不少父母都有带着小孩到江边浸泡“龙舟水”的习惯,以祈福孩子身体健康,快快长大。 又有正当理由玩水了 “来呀,泼我呀” 洗午时水 所谓午时水,指的就是端午节中午打上的井水。端午节这天,各家各户都要接午时水,通常是拿一个盆或水桶加水,放上菖蒲、艾叶、榕叶等,置于路边,过了午时,这水能长久保存而不腐,备日后配药用,而菖蒲、艾叶、榕叶等则放于锅内煮水,用以洗澡擦身,俗信可祛病去邪。 旧时,每逢端午节,各家各户都要挑着水桶到井边汲水,络绎不绝,有的村子的水井甚至会被村民抢汲一空,以至于干涸,村民只好到邻村去汲水。传说,用午时水泡的茶、酿的酒格外香醇,生饮甚至有治病的奇效。有谚语道:“午时洗目睭(眼睛),明到若乌鹙”。人们把端午节的水视为神水,这一天要到河边、井边打水洗澡、洗头、煮饭。 挂艾 旧时的五月初五,白云地区的人们会早早起床,拿起镰刀,去山顶或者小河边割艾。民间传说,在端午这天,公鸡未叫之时,采集像人形的艾草,收藏好,可治百病,非常灵验。人们将采回来的艾草用红丝线系好,挂在大门上,以避邪气,称为“艾虎”。 艾草挂在门口,人们进出的时候,就能闻到一股清香。艾草含有芳香油,是其香气起到了驱虫去瘟、净化环境的作用。晚上,人们还会烧一大锅热水,倒在木盆里,把艾泡在水盆里,让孩子洗澡,说是洗了艾水澡,不长痱子没蚊叮,就能清清爽爽地过夏天。 终于到吃! 小编就喜欢 夜晚发吃的给你们 嘻嘻嘻嘻 煮茶 天未明时,妇女便开始榨粉仔,或煮猪肠糕,或蒸粘米角等,名曰煮茶,作为初一的早餐。 当煮茶告一段落,太阳将升时,小字辈的已婚妇女,便在自家街门两侧挂菖蒲,插艾草、烧门烟、贴符章,意在驱邪、杀菌、消灾、免病,让老少无灾无难,乐业安居,也会往孩子额上涂点朱砂红印,希望子女听话。接着,她们在家神、祖先龛前点燃香烛,摆上粽子果品,祭祀一番,才开始享用煮茶——早餐。 龙舟饼 所谓龙舟饼,其实就是普通的广式糕点,如杏仁核桃酥、鸡蛋糕、白凌酥饼、红凌酥饼等。 过去,人们的生活不太富裕,龙舟饼多是自家做的炒米饼。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干燥,携带方便,不易变质。扒龙舟是件非常费力的事,经常一出去就是一整天,所以桡手们都会带龙舟饼在身上,累了、饿了就吃个饼,既可以充饥,又可以借机休憩片刻。 传统的龙舟饼多是自家做的,分白凌和红凌两种,都搓水油粉皮,即将水、油、面粉和在一起做成饼皮,再用猪油和面搓成酥芯,摊在粉皮上,再加上白糖、椰丝、芝麻做成的馅料。传统的龙舟饼馅还要加上冰肉,即用糖酒腌过的肥猪肉。红凌还要加瓜子仁、榄仁、芝麻、糖冬瓜等。做得好的酥皮龙舟饼,酥皮松化成一层层的。 可能你在赶路 或在收拾放假的心情 小编在这里提醒一下 今天才是真正的端午节哦 祝大家粽子节酷爱乐! 来源:广州网、白云社区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jj/6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嘿小苏铁快回家啦
- 下一篇文章: 国学middot品读丨中文到底有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