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能载道竹编花器专场精选古泉说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高峰期,被欧美学者称为“东方的文艺复兴”。在社会人文艺术的影响下,宋代士大夫普遍追求雅致隐逸的生活。 宋《人物图册》 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记载:“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点出了宋代文人雅致生活的“四事”或“四艺”。此四艺者,透过嗅觉、味觉、触觉与视觉品味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 宋《人物图册》 目前文献书画记载可知最晚至宋代, 竹篮成为插花艺术的载具,以竹篮为载具的花艺艺术称为篮花,最早起源于唐代佛前供花,直至宋代成为宫廷艺术中不可忽视的装饰门类。 宋李嵩《花篮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上海匡时第四期网络拍卖会载道——竹编花器专场 正玄制唐物花篮(含铁盆) 19-20世纪 口径:50*42cm高:38cm RMB:60,-, 此唐物花篮,提梁系天然竹根,平底大凤尾竹载器,煌煌大气。底款依稀可见:む正玄,经考证疑为,千家竹器大师11代黑田正玄先生制器。先生年离世,年仅43岁。因英年早逝,他的传世真品倍加受到后人的珍惜,具有较好的稀缺性和断代性,先生身平传世器多以茶托、柄勺多见,唐物笼罕见,望有识之士进一步断代考证。 过去佛教法会上曾使用两种竹编的容器,潜笼似盘者称“华皿”,深腹有提梁者称“华筥”。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孙羊正店前的马头花篮 “华筥”用于盛莲花瓣或花形纸片,于佛会上散洒,壮大场面声势,并有以花考验即将成佛者是否六根清净、功德圆满的意味;”华皿“则盛置鲜花,供于佛前。随着时日推移,篮花产生两种摆放,一种是放置在台座上,一种则是吊起的挂篮,又称吊花或吊篮。 光竹齋款提梁盛物篮 口径:33.5cm高:38cm RMB:15,-25, *旧金山亚洲博物馆--果子篮五个1藏品 花入,在日文中是指插花的容器;“笼花入”泛指以竹、藤、通草、树皮等编织而成的花器总称。日本花道起源于隋唐时代遣唐使带回的佛前供花,日本现存最早的“笼花入”是天平胜宝七年(西元年),在圣武天皇的生母——太皇太后藤原宫子逝世一周年法会上使用的“花笼”,底部以墨书写着“中宫斋会花筥、天平胜宝七岁七月十九日、东大寺”。 “笼花入”可分为“唐物笼”、“和物笼”两种类。“唐物笼”是对室町时期到江户初期自明朝来的花笼的称呼,有的原本就是花器,如“灵昭女”,也有从杂器转为花器所用者,称为“转型品”,如“耳付笼”。 一竹齋造款提梁花笼(含竹筒) 口径:15cm高:56.5cm RMB:10,-20, 日本编竹名家,田边竹云斋,在当今的竹工艺界赫赫有名,是关西系中最重要的竹工艺家族之一,海内外展览获奖无数。 竹云齋造款提笼 口径:12.5cm高:31cm RMB:6,-10, 亦真斋款提笼(含竹筒) 口径:10cm高:26cm RMB:4,-6, 竹无论在日本或中国,都被视为坚韧不拔的象征,竹艺大师们致力于竹艺的创新与传承,其臻善至美的坚持,不仅是竹之精神最佳演绎,更将日本竹编水平推至新的高峰。质朴的竹材幻化成一件件深具禅思的作品,时而张扬、时而含蓄,承载着大师们厚实的人文学养与经年累月的成熟技术,在优雅的纵横之间,凝聚出艺术的永恒价值。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ls/11450.html
- 上一篇文章: 提前练习部编版三年级上语文第1课大青树
- 下一篇文章: 这些竹,北方也能种,富贵又平安教你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