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蕨

石*皮、圆羊齿、凤凰草、圆蕨、飞天蜈蚣、蜈蚣草、石上丸、蛇蛋参、凤凰蕨、金鸡尾、篦子草、梳篦草、蕨薯、马骝卵、凉水果、蛇蛋参、球蕨。

为骨碎补科植物肾蕨的球茎。

多生长在山岩、溪涧边、树干背阴之阴湿处。野生。我国西南、华南、东南及海南、台湾等大部分地区均有广泛分布。

采挖肾蕨的球茎。

多年生草本,高达30~60厘米。根茎近直立,常生有扁圆形的肉质块茎。鳞片线形至披针形,*褐色,透明。叶簇生,革质,长约65厘米,宽约5~7厘米,线形至披针形,基部渐狭,1回羽状复叶;羽片无柄,互生,似镰状而钝,基部下侧呈心形,上侧呈耳形,且常盖覆叶轴之上,边缘有钝锯齿,叶脉羽状分枝;基部的羽片排列较疏,退化,短而略呈三角形,通常不生孢子囊;孢子囊群着生于侧脉上部分枝的顶端;孢子囊群盖肾形;孢子椭圆肾形。

肾蕨味甘涩,性平。具有清热利湿,止血化积,通淋止咳作用。治咳嗽,吐血,疳积,疝气,血淋,痢疾,泄泻。

食用部位为肾蕨的地下球茎。全年可采挖地下球茎,去毛洗净。可直接鲜食,可做凉拌、炖汤、炒食、煮食。

肾蕨叶子细节外观肾肾蕨叶子边缘是钝锯齿肾蕨因叶背孢子囊群形如肾脏而得名采挖肾蕨的地下球茎肾蕨地下球茎又名石*皮,去毛可食用石*皮炖陈皮麦冬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xw/10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