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夏海霜丨今日主播:高飞远翔

初夏时节,比起年年盛产、想吃管够的杨梅,反倒是紧跟其后的“江心寺后凤尾鱼”更加惹我念想。

我家窗口正与江心寺隔江相对,瓯江和江心屿更是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虽没有靠水吃水,可也算是近江而得惠了——除了一窗变幻之风景、满目落日之绚丽外,每年的四五月份,我都能 时间吃到友人送来的从江心寺后捕捞到的凤尾鱼。凤尾鱼虽算不上特别珍贵的鱼,但在我眼里,却因为被冠上了“江心寺”三个字,而显得格外亲切,也因此,总觉得这小小的鱼儿多了些许神秘而诗意的色彩。

凤尾鱼与候鸟相似,一年总有一段时间跋涉在迁徙的路上。这种洄游性小鱼,平时都栖息于外海,每年春末夏初时节,便成群由海溯江而上,在中下游的淡水入口处产卵,后又返程入海。年年如此,不曾有误。

如同茶山杨梅和雁荡酒是良配一样,江心屿所处之流域也是凤尾鱼的温柔乡。八百里瓯江浩浩荡荡奔赴东海,在江心屿四周把自己融进了海水的怀抱,形成了浓淡相宜的一片水域,最适宜凤尾鱼产子。是故,每年端午节前后,当凤尾鱼们群集到江心屿四周的江水里产卵之时,便是捕捞它们的时节,平时瓯江里难觅踪影的小渔舟,此时又悠悠出没于江面上。

瓯江里的凤尾鱼,基本分布在东瓯大桥和七都岛之间的水域里,据说,江心寺后最多。看来,此处真是风水宝地,连鱼都喜欢。鱼多,渔者也多。每天清晨五六点钟时,渔民们便将小舟靠在郭公山一带的岸边,出售刚刚捕捞到的凤尾鱼。鲜活的凤尾鱼价格不便宜,但往往被早起的市民抢购一空,稍迟点就买不到了。我是从来没有早起去买过凤尾鱼的,去年有一天刚好母亲在我家,她一大早出去溜达,正碰上小渔舟靠岸,便买了几斤回来,特别新鲜。

刚从瓯江里捕捞出来的新鲜凤尾鱼,很是美丽,狭长的身子像一羽凤尾,也像一把雪亮的柳叶刀,除了小嘴和鱼鳃呈淡淡的粉红色,浑身泛着炫目的白银光,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显示出不一样的光泽,仿佛钻石在不同光线下所折射出的不同光彩。用手一摸,纤薄的鱼鳞便会沾染指尖,闪闪烁烁地亮着。

温州人对凤尾鱼的称呼分两种,一曰“子鲚”,一曰“薄刀鲚”。我一直无法区分两者之间究竟有何不同。一日在酒桌上刚好吃到凤尾鱼,便相问于众人,一友答:“子鲚肚子里有鱼籽,而薄刀鲚没有。”竟是这么简单?我惊愕之余,突感茅塞顿开——这么说,子鲚是雌性凤尾鱼,而薄刀鲚是雄性凤尾鱼?后来就此问题请教过专业人士,果真如此。再细看时,二者区别便显而易见了。子鲚因有孕在身,肚子显得圆润饱满,而薄刀鲚却肚子扁平,更像一把薄刀。再则男女有别,“薄刀鲚”比“子鲚”显得形体要稍大一些,也更显修身健硕。

这个时节捕捞到的凤尾鱼,不管是子鲚还是薄刀鲚,都肉质细嫩鲜美,可清蒸、可红烧、可油炸,怎么烧都好吃。凤尾鱼肉质虽鲜美,鱼骨却多而细,所以温州人的吃法大多是用油炸,炸得白皙里透着金*,闻着就香气撩人,吃起来更是酥脆鲜美,无比可口,不单单是家居餐桌上的美食,也是酒店酒桌上的佳肴。我最喜欢吃油炸凤尾鱼的尾巴那一段,薄脆香酥,连鱼骨头都不用吐,一起嚼下便好。有一次突发奇想,烧了一份剁椒凤尾鱼,味道倒也不错,但想想实在是暴殄天物,这么鲜美的鱼,用最简单的烹调之法即可,何须剁椒相佐?

同是凤尾鱼,我在食用薄刀鲚和子鲚时的心态却有差别。吃薄刀鲚时,泰然自若,吃子鲚时,却心有凄凄。五月是子鲚的产子期,此时鱼腹内多鱼籽,鼓鼓囊囊一肚子。我每每见之,总是不忍,想着,这要是都生出来,有多少条小鱼呀!可不忍归不忍,我也并没有因此而拒吃子鲚。在生物链中,站在最顶端的往往才是最残忍的。物竞天择,大自然的生存法则也是残酷的,一条鱼,能够安全出生,再安全长大,是多么不容易。由此,我们该对吃入肚中的每一口食物,都心存感激。

据一些老人说,20世纪90年代初的江心寺后,每当端午时节,一网一下去,最多可以捕捞到几百斤的凤尾鱼。而现在,随着环境的变化,现在江心寺后的凤尾鱼是越来越少了。所幸,今年仍然可吃到友送来的凤尾鱼,一如往年鲜美。我把鱼分成三份,两家父母各一份,自留一份。简单的家烧法烹制,便美味无比。鱼不多,仅够烧一盘,大家尝个鲜,图的就是一份心情——在恰当的时间里吃到自然生长的食物,是愉悦的。

策划:刘曜

美编:安攀丨编辑:屠韦

监制:吴栋梁朱闻武

投稿

投稿邮箱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yf/5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