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明清时期陶瓷的发展最为鼎盛,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金时期,无数官窑陶瓷流转于世,他们以丰富的品种和精美之形著称于世。

其中,有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备受推崇,它便是粉彩轧道扒花。

关于粉彩,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胜于乾隆”的说法。而在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中,属粉彩最为美艳多彩,而粉彩瓷制作中的扒花工艺更是细腻妙绝,令人惊艳。

什么是锦地扒花?

扒花又叫粉彩轧道瓷就是把粉彩和轧道的工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珠联璧合的 效果,简而言之就是将工艺和图案样式结合起来的统称,是出现于乾隆时期的一种陶瓷装饰技术,因工艺繁杂,样式精美而深受广大瓷友的喜爱支持!

在古代深受皇宫贵族喜爱的扒花工艺更被人赋予了锦上添花这个 的妙称,而所谓的“锦地”便是在素瓷胎坯体上施以红、*、绿等各种纯地色釉作为底色,釉面多为亚光质地,呈现出满满的质感。

顾名思义“扒花”则是在形成的锦地色料上用一种状如锈花针的工具划出诸如凤尾草纹类的细小纹样。或者周遭锥刻花鸟、山水等图饰,再加绘粉彩花卉纹。

不同于本土特色强烈的古彩瓷,粉彩扒花瓷在形成过程中深受西方珐琅彩的影响,再结合粉彩装饰,两者融合而成,呈现出来的色彩深浅分明,立体感极强,不像中国传统国画般注重意境,而更沾染些西方油画的浓墨重彩,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粉彩扒花瓷在画面创作上多以花鸟山水居多,色彩运用富丽堂皇,装饰繁复奢华,彰显皇家贵族之气势,对用料工艺制作,美术绘画,纹饰构造,均有着极高的要求,除了需要手艺人本身精湛的技法以外,更重要的是需常年累月,累计下来的经验,没有多年制瓷经验更是难以胜任!

制作粉彩扒花瓷工序繁多肉眼可见,需要4次煅烧方可成品,首先需要素胎入窑烧制用以稳定泥料。其次,需要在白胎上刷上釉料,以作扒花工艺剔出花纹,然后进行第二次烧制,再进行勾线画图案后方可进行第三次烧制, 还要在花纹顶部用金粉浅浅装饰,继而进行第四次烧制。

粉彩扒花瓷的创作是一件极其枯燥细致的手艺,需要手艺人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创作,四次烧制,缺一不可,哪怕一次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满盘皆废的结果。

粉彩扒花的美轮美奂绝不仅仅体现在外表的华丽和富贵,更侧重于内在工艺的精妙之处,虽在单色釉上,远看并不以为然,近赏方能细细品玩其中精韵,这是一种含蓄的意韵。虽一件单品不足以引人重视,但细审之下,却能发现非同寻常的工艺之难,技艺之巧,令人陡生赞叹

在这个崇尚简约之美的时代,粉彩扒花这种繁缛的陶瓷工艺下的精妙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他不仅展现的是传统陶瓷制作的精美,更凝结了手工艺人慢生活下的精益求精,匠心传承之韵!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engweicaoa.com/fwcyf/9939.html